前段时间,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发表了一篇《汽车市场的“好日子”走到拐点》的文章,说的是不管什么样的汽车,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掉、就能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说汽车市场走到了“拐点”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中国汽车市场连续3年增幅保持50%以上,在今年4月份之前,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几乎都是“月月红”,而四月份开始销售曲线骤然改变方向,全国汽车产销分别比上月下降了6.28%和8.24%。“五一”长假期间也没有再现往年假期集中购车的火爆景象,五月全国汽车产销比上月分别下降20.08%和20.43%。之后,面对销售的下滑,虽然各路厂家纷纷使出了降价绝招救市,但结果,降价并没能救市,6月份的产销数据虽然没有出来,但从经销商处反馈的信息看,6月份汽车销售依然没有走出淡季,形势堪忧。
那么,中国汽车业的神话就此结束了吗?虽然这种低迷的状态究竟要维持多少时间,目前尚没有定论。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汽车市场“好戏还在后头”。
汽车市场必然再创奇迹
有数据显示,车价每下降5%,销售量就上升25%。为什么这一次汽车降价大潮没能带来降价后的效应?并不是消费者没有消费能力,只是消费者还在期待汽车价格能进一步走低。消费者为什么要期待?为的就是实现购买。
有数据显示,当“R值”即车价与人均GDP的比值达到2或3时,即车价相当于人均GDP的2至3倍时,就是轿车进入家庭的转折点。目前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R值已经接近4或5的水平,这表明在这些地区距离转折点越来越近。
从消费结构上看:25岁-45岁之间的人最具有汽车购买力,在中国2000年的人口构成中,20岁~40岁的人口是最多的,目前这部分人正进入买车的高峰期,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再看收入,中国13亿人口中有3亿多人的收入超过2000美元,这部分人口是最有能力率先实现家庭购车的。按照三个人一辆车计算,一辆车的使用年限是15年,如果在15年内这三亿人都实现了购车计划,那么平均一年就要销售汽车666万辆,当然这一数据还要排除现在已有的,加上新旧交替的。
目前,影响汽车市场低迷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汽车信贷门槛提高,汽车消费门槛提高和厂家持续降价四方面。这些消极因素一旦改变,消费者压抑了许久的消费热情必然会喷发,加上许多想升级换代的原汽车消费者,汽车市场必然再创奇迹。
全球厂家看好中国市场
汽车市场的后期效应从各个厂家对待中国市场的态度上也可见一斑。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跨国巨头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企业。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已占据中国轿车市场90%的份额。
大众中国5月份宣布,大众汽车中国公司将行使大众亚太区总部职能,直接向集团全球董事会负责。紧接着6月22日,通用宣布把亚太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上海,并和上汽共同投入21亿元人民币加强上海泛亚技术中心的建设。
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也凸显出外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市场的强烈兴趣。各家厂家不仅把“看家武器”拿到中国,还展出了汽车制造商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特别设计制造的车型,如通用展出的“风帆”车型是为中国家庭消费市场设计的经济型轿车。
外资公司舍得在中国一掷千金,看中的正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的潜力。
产业政策改善汽车消费环境
如果说目前的汽车消费环境是制约车市发展的瓶颈之一,那么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它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现状,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汽车消费使用环境。
新政策第二条明确规定: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汽车私人消费。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新政策重在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据调查,目前政策对私人汽车消费的影响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银行银根收紧导致购车贷款紧缩,挡住了一部分购买力;各地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汽车收费不合理、不统一甚至一些地方还存在乱收费现象,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各地政府的“限微”政策使一些有“微车”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购买力没有完全释放;一些大中型城市停车难问题突出、车辆年检难等等。
新政策显然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的。条款中明确鼓励贷款购车,鼓励发展低污染、小排量的微型车;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取消汽车购置、使用和产权处置方面不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要求的各种限制和附加条件;统一制订停车费收费标准等等。
显然,新政策的出台表明了我国政府对汽车消费的支持和鼓励,更使得受这些问题困扰多时的消费者感到欢欣鼓舞。
“汽车社会”的脚步不可逆转
目前汽车市场面临的只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无论是彩电业还是手机业,都曾遇到过。我们有理由相信,总体发展方向还是积极向上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段时间的表现正是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书记陈清泰说:中国在解决了温饱、满足了一般家庭用具之后,就会进入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时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进步的规律。可以说,中国从“自行车社会”走向“汽车社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一发展方向是走向进步的、不可逆转的。
淘宝热门商品:
来源:
汽车信息评论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