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两则新闻,引发了汽车业界的颇多关注。一是共同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的哈飞、昌河汽车公司正在密谋合并,双方的跨地域横向联合,有意打造出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中航科工系”;二是6月28日,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对原有的销售网络进行整合,吉利和华普两家销售公司整合到一起,并对剩余人员进行了“分流”。
在风云变幻的中国汽车行业,重组与整合本是司空见惯。然而,在车市持续低迷,价格风暴呼之欲出,跨国巨头纷纷增资扩产之际,两家汽车企业不约而同的整合之举,让人更觉意味深长。
难耐重压中小车企面临洗牌
早在国内汽车投资热高涨之际,就有业内人士发出警告: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不了多久,众多的中国汽车中小企业会面临重新洗牌的命运。如今,这一预言似乎正在渐渐变为现实。
在经历了连续两年井喷之后,骤然止步的汽车市场已令各汽车企业,尤其是中小汽车企业不堪重负。自今年3月份以来,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两个月的下降,其中5月份汽车产销比4月双双下挫20%;而5月份轿车84.5%的低产销率,致使库存累计已超过13万辆。
车市持续低迷表明,过去“造车就能卖”的红火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这恰恰是众多的国内中小汽车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吉利集团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这次销售公司的整合瘦身,“多少受到了目前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
与业内普遍认为的车市“拐点”相伴而行的,是汽车降价风暴即将来临。继今年一季度20多种品牌、80多种车型价格平均下降9.01%之后,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神龙公司等主流生产厂商也纷纷加入了降价战团,其中尤以德国大众联手南北两个大众降价最为引人注目。中国汽车正处在价格“崩盘”的前夜。
不断下滑的价格曲线,也使众多汽车企业的盈利空间普遍缩小。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最新统计,今年1到5月,汽车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50.1亿元,同比增长仅有1.3%。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以生产经济型轿车和中低端商用车为主的中小汽车企业来说,连续不断的降价,不仅会进一步压缩其原本狭小的利润空间,而主流厂商的降价策略也会迅速蚕食其固有的市场份额。这无疑会使众多的中小汽车企业陷入危险的境地。
虽然汽车市场增长逐渐趋缓,但跨国公司丝毫没有放慢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已经是他们争夺中国市场的不二法门。美国通用日前就宣布,将与上汽一起投资30亿美元,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整车总产能翻一番提升至近130万辆。今后2至3年内将向中国市场推出近20款新车及升级产品。同时,又将其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上海,投入资金21亿元人民币,加强泛亚的建设。德国大众也宣布,在2003―2008年的5年中,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产能也将扩大到160万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的这种挤压战术,也势必会把众多的中小汽车企业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口。
整合背后的理性对决
面对重重压力,中小汽车企业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
汽车市场的泡沫首先在营销流通领域被挤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下的银根紧缩和市场销售低迷,汽车4S专卖店迅速退烧,部分经销商甚至已经准备“卖店转行”。
中小汽车企业的整合,也正在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据了解,吉利此次整合的是吉利与华普两套销售网络,所谓的“大幅裁员”,也仅仅限于销售领域。吉利有关人士称,今后一段时间内,豪情、美日、华普的生产和研发工作,仍将保持不变。如此删繁就简,意在压缩运营成本,减员增效。
与吉利内部挖潜有所不同,哈飞、昌河的重组,则属横向的外部联合,通过扩大规模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有关人士对此的评价是,“正是外在的压力把两个松散的企业压向一个整体。”
据了解,参与重组的双方不仅共同隶属于一个集团中航二集团,而且在产品上,两家的主打微车系列又基本上源于铃木4301底盘,并共同采用东安462、465的发动机。南北两家军工企业联手,不仅可以节约采购与营销成本,而且可以共享研发资源。
中小汽车企业的整合,为的是“绝地求生”。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并不都是坏消息。虽然眼下汽车市场有些低迷,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朱一平认为,这个拐点不会导致汽车产销大幅下降,汽车市场将从井喷走向平稳,四五月产销回落是向平稳道路的回归。
理性的市场造就理性的企业。这也表明,只要整合处理得当,中小汽车企业还是有相当的生存空间。而目前的整合,也将只是中国汽车工业走向理性发展的开始。
淘宝热门商品:
来源:
汽车信息评论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