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连续五月销量过万创历史新高
虽然有权威评估机构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势增长仍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但被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寄予厚望的2004年至少在第一季度,并没有呈现全行业的普遍增长。
更多的竞争者、更多的资金投入以及更多的新车型,都令中国汽车业竞争烈度伴随着市场的扩大而上升,能在愈发白热化的市场争斗中取得突破与领先,企业必然有其横扫市场的“利器”。
数码show网络火热评选 今夜网络星光灿烂
感观新体验 04款威驰 全新点点通 免费发短信
2004年第一季度,吉利轿车以稳定高涨的市场销量和与日俱增的品牌优势,逐步进入中国车业竞争的第一军团。据吉利控股集团介绍,从今年1月份到目前为止,吉利更是创下了连续5个月,月月销量过万,市场成绩为之瞩目。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的数据显示,由于32999元豪情标准版的价格,已远远将竞争对手甩开,目前全国多个销售区域的吉利豪情已出现断货情况,而山东市场2月份前20天的销售量就比去年2月份整月超出400余辆。美日、优力欧以及华普、美人豹的销售也有显著提高,西北、西南很多市场同比增长了几倍,陕西、新疆甚至超过了500%。
成为中国车业“万台俱乐部”的新成员。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徐刚先生评价说:“2004年吉利轿车取得的成绩,依托于‘精致化工程’与‘色彩营销’的完美营销组合、企业运营流程的本质化提升以及对于经济型轿车市场标竿的重新定位。”
色彩营销领先业界
2003年,以“色彩营销”为标志,吉利轿车对经济型轿车设计理念进行了一次突破性创新,一改业界认为经济型轿车就是“经济实用的代步工具”的认识,将驾乘者的舒适需求与个性化感受引入产品设计,以“更时尚的外观”与“更人性化的设计”为代表的“精致化工程”,使吉利轿车在竞争中获得理念上的先机。
位列2003年“中国车业十大营销案例”的“色彩营销”,迅速在市场上获得积极的反馈,色彩系列产品稳步成为吉利轿车的销售主力军,一辆辆色彩靓丽、内饰时尚的色彩系列轿车给中国的都市增添了精彩风景,也使几万吉利用户圆了色彩斑斓的轿车之梦。
核心技术才是品牌的硬支撑
“精致化工程”与“色彩营销”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吉利控股集团在企业内功上的不懈努力与出色成绩,集团总裁徐刚先生介绍说,目前吉利轿车已经形成了研发、制造、监测、营销、服务各关键流程间的有机关系,不仅吉利汽车研究院正在成为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基地之一,而且完全拥有自主品牌与知识产权的对外技术合作也在顺利进行。在4月9日齐鲁车展上亮相的HQ203,就是吉利自主研发的最新成果,经销商与消费者的追捧也再次验证了中国本土品牌的价值。
在汽车核心技术上,吉利轿车已经拥有生产多种排量发动机的能力,底盘技术的积累也不断取得成果。由于在研发上融汇了全球的技术资源、在生产上不断提升自动化率与质量零缺陷管理,在营销上逐步建立了品牌支撑力,吉利轿车获得不俗的市场业绩也就不难理解。
经济型市场稳中求胜
吉利轿车的竞争力在于,伴随着产品外观内饰设计水平以及性能配置的不断提升,其价格却仍保持着相对业界的领先地位,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徐刚先生认为,吉利轿车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超值的生活感受”,物超所值,这不仅体现在价格上,也体现在品质上,“精致化工程”已经让吉利脱离了经济型轿车市场单纯的价格竞争,而同时豪情32999元的价格又是竞争对手难以追随的。
与其他汽车厂商相比,吉利除了在产品设计和科技研发上极具创新能力之外,在产品理念的更新上也独具特色。对于吉利而言,保持自身性价比的绝对优势,有利于其取得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而更重要的是,吉利的每一次价格调整,都会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强大的冲击力,除了能够引导整个车市价格产生最贴近消费者意愿的变化之外,更能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态势,促进整个汽车行业的全面进步。
单纯的降价已难以撬动市场,如何定价、如何优惠、如何提高产品品质,这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企业审慎全面地考虑,更不要说具体的营销攻势,往往是这些因素的巧妙组合。2004年,吉利汽车连创销售纪录的态势,表明其创新的市场策略已实现了同一市场中的绝对竞争优势,自主研发降低成本、自主品牌把握主动则是吉利汽车能够不断创新不断领先,实现超值内涵的关键因素。
作为坚持自主研发,民族造车排头兵的吉利轿车更是提出了要率先实现大批量出口的宏伟目标,并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提出出口要占据吉利总销量的25%~30%。在吉利看来,走出去比引进来更重要,要把价廉物美的吉利轿车带出国门,带到国际市场去竞争,在“引进来走出去”当中锻炼自己的研发实力。
无疑,正是在这两个方面吉利轿车以“实在”、“亲民”的风格赢得了市场的关注与信任,取得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的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
08:13
|
标签:
汽车新闻
|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08:13
and is filed under
汽车新闻
.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