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即将跨进第四次石油危机的门槛”

   国际石油价格一路狂涨,已突破每桶53美元大关,但美国专家认为――新石油危机说尚难成立;

   有报道警告说,世界“即将跨进第四次石油危机的门槛”。媒体的“新石油危机说”能否成立?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美国的几位能源问题专家。


    专家们普遍认为,尽管此次高油价将给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但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有限,西方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不会因此再次陷入石油危机的泥潭。西方各国央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降低了油价上涨对经济的损害,此外,以下因素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石油供应未断 产业调整见效

    1973年和1979年之所以先后发生两次石油危机,主要原因是欧佩克联合限产和伊朗大幅度减产,导致石油供应中断。1990年的石油危机,根本原因也是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而目前全球的石油供应并未中断,相反,欧佩克和其他石油出口国都在开足马力生产石油,许多国家都已达到产能的极限。之所以出现油价高涨,主要是近两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而全球石油增产能力难以跟上需求增长的速度,结果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


    专家们认为,鉴于石油危机的严重教训,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主要西方国家便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减少对石油的直接依赖。以美国为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起,美国联邦政府便制定了信息技术发展方针,并不断增加其在经济中的比例。据统计,2000年信息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已上升至30%。美国还大力开发使用节能技术,把高耗能传统产业转移到海外,这大大降低了传统工业部门在该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日本和欧盟近30年来也各自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在节能方面甚至比美国做得还好”。


    进口来源多元 油量储备可观

    专家们强调,目前高油价对世界各国的杀伤力之所以大大减弱,还在于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实行了石油进口多元化的政策。美国正把石油进口来源从中东扩大到非洲,并为此制定了面向全球的能源新战略;日本除继续进口中东石油外,近年来还转向俄罗斯,对其油田进行投资开发,以逐步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欧盟则加紧向里海地区相关国家进行石油投资,从而也在石油进口多样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专家们提到,美国、日本和欧盟都建立了巨大的战略石油储备,真正做到了“手里有油,心中不慌”。美国政府从1977年正式开始储备战略石油,截至2004年3月,储备量已经猛升到6.59亿桶,居世界各国之首,预计以后将逐步增加到10亿桶。从1972年4月开始,日本规定从事石油进口和石油提炼业务的企业必须储备相当于自身需求60天的石油。目前,日本政府拥有的战略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储备可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


    油价牵连全球 西方不应旁观

    美国著名思想库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能源问题专家彼得・凡多兰杰强调,目前的油价只是相对较高。如果考虑到人均GDP的概念,目前的油价并不高。凡多兰说,美国的人均GDP在1972年是2.0667万美元,现在约为4万美元。这说明,1972年以来,美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几乎翻了一番,但实际油价却只上涨了35%。


    “石油危机”的噩梦不会再现,许多发达国家为此高兴,因此对眼下油价攀升作壁上观。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西方国家在此次油价上涨中所受的负面影响不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如新兴工业化国家,但考虑到自身的长远利益,也不应对高油价袖手旁观。今天,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经济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想象某个国家能够在经济上独善其身。如果发展中国家因高油价出问题,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经济也将受到拖累。所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应该着眼长远,尽快采取措施给高油价降温。

0 评论:

发表评论

汽车信息评论 - Designed by Posicionamiento Web | Bloggerized by Gosu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