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重生计划赌定中国
尽管早就有消息称中国市场将成为三菱汽车突围的一个重点,但人们仍然对三菱会如此孤注一掷投入感到意外。7月16日,三菱汽车表示,该公司正在考虑降低美国一家工厂的产能,并增加对中国业务的投资。眼下,三菱汽车正陷入资金和声誉的双重困境。但就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三菱仍然表示要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可见中国市场对三菱至关重要。
押宝中国
据外电报道,三菱汽车的发言人在7月16日表示,公司将在9月份之前决定其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工厂的产能将降低多少。这家工厂目前的年产能为18万辆,有消息称三菱汽车计划将该工厂的产能削减30%左右。除了削减产能,此次还有可能涉及裁员。三菱汽车的总裁曾表示,三菱正在考虑削减美国工厂的雇员。
在此之前,三菱汽车已经表示,公司将削减20%以上的全职岗位,并关闭其在澳大利亚的一家发动机工厂和在日本的一家帕杰罗生产工厂。根据三菱汽车的重组计划,公司将在未来3年将其在全球范围的产能削减17%,以提高其成本竞争力。
今年4月,三菱汽车原最大股东和战略合作伙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拒绝了继续向拯救三菱方案出资的提议,经营状况持续低迷的三菱一下子陷入了财务困境。此后,三菱隐瞒三菱扶桑卡车存在重大缺陷的事情又东窗事发,三菱不得不对旗下的产品进行召回。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三菱的财务困境,同时还使三菱的品牌形象遭受了重大打击。受此影响,在美国,三菱汽车今年前6个月的销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7%,占有率也从上年同期的1.7%下降到了1.2%。
显然这些市场并不能给三菱汽车重建提供信心,现在他铁了心要把重心转向中国。三菱汽车表示,为了扩大中国业务,正在考虑增持湖南长丰的股份,并考虑收购东南汽车的股份。目前,三菱直接持有长丰约20%的股份,有日本媒体称,三菱准备将长丰的持股比例增加到50%。而此前有消息传出,三菱准备通过增持台湾中华的股份和直接向台湾中华收购东南汽车股份的方式,直接和间接持有东南汽车25%的股份。目前,三菱持有台湾中华25%的股份,而台湾中华则持有东南汽车50%的股份。
在三菱汽车5月份公布的重组计划中,提出了要在中国提高自己品牌汽车产销量的计划,希望到2009年3月的财政年度截止时,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增加到31万辆。与三菱在全球其他市场大规模退却相比,中国市场成了不可多得的亮点。 “在新生计划中,中国市场将成为公司重建的关键。”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三菱汽车研发本部长贵岛彰明确表示,重振计划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加速中国业务的发展。
两驾马车
按照贵岛彰的说法,三菱到2008年要实现的31万辆销量中将有22万辆是三菱品牌车。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中只有北京吉普和华菱重卡等使用三菱系的车标,长丰和东南使用的都是本企业的“猎豹”和“大鹏”车标,号称同比增长200%的北京吉普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也才1.8万辆,加上华菱重卡和进口车,离22万辆的目标仍相距甚远。要完成这一目标,三菱显然需要有更大的动作,而增持长丰的股份和直接参股东南,正是三菱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
在三菱的车型谱系中,越野车占有突出的地位,三菱欲增持长丰的股份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此前,三菱一直以技术转让的方式在中国市场上活动,虽然赚了不少现钱却缺乏长期获利的稳定基础。当年,三菱允许北京吉普生产三菱车型并直接使用三菱车标,本来是想作为换取戴-克资金支持的筹码,但随着戴-克拒绝对三菱提供进一步资金支持和持股比例的下降,三菱也不愿意继续为戴-克“做嫁衣裳”。这样一来,长丰自然就成了三菱倚重的对象。
但光靠越野车要完成三菱在中国设的目标,恐怕不够。一方面,越野车的市场容量有限,近期国内SUV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形势下,要完成三菱野心勃勃的目标,困难不小。另一方面,三菱隐瞒缺陷的做法让其品牌形象大受质疑,再加上三菱帕杰罗事件旧伤未复,中国市场对三菱越野车还有心存疑虑。
如此看来,三菱要在中国市场上完成目标,轿车板块也必须加强。东南汽车董事长凌玉章的话从侧面反映出三菱的意图。在前不久东南菱绅上市的时候,凌玉章曾对媒体表示,三菱将直接持股东南的计划并没有因为三菱自身的财务困境而改变,不过三菱刚刚组建新的领导班子,还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实际上,三菱非常希望将东南当作今后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阵地”。
“三菱要参股东南是肯定的,而且,东南在三菱业务构架中的地位还将提升。”东南汽车台湾股东方面的人士则向记者证实,尽管身陷财务困境,三菱在许多市场上进行了业务收缩,但一直都没有放弃直接持有东南汽车股份的计划。他表示,在内地市场上,三菱接下来将对旗下的产品系进行分割,轿车业务将放在东南,并将成为三菱在内地市场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越野车业务也会向另外的合作伙伴集中。
靠长丰和东南两条腿走路,三菱已经在中国市场押下重注,这一把能否赌赢,事关三菱突围的成败。
02:19
|
标签:
汽车新闻
|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02:19
and is filed under
汽车新闻
.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