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汽车生产340.57万辆,销售328万辆,其中轿车生产162万辆,产销率92.9%。前8个月汽车产销的增幅和2003年全年相比,生产增幅下降13.8%,销售增幅下降14.8%,其中轿车销售增幅同比下降51.3%。尽管汽车业有“金九银十”的惯例,尽管各汽车厂商一再降价,但市场疲软依旧没有缓解的迹象。产销率下降的同时,部分地区市场结构性供过于求、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日前表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汽车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在调整转型时期,压力可能进一步放大,但世界汽车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在中国,机遇大于挑战。
调整艰难但在逐步推进
刘治表示,在销售受阻、产销率在下降的同时,国内汽车业还是有一些亮点,主要表现在汽车进出口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上半年,全国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38亿美元,其中进口83亿美元,出口57.6亿美元,同比增长58.3%。上半年汽车出口包括底盘出口同比增长83.6%,车身和零部件出口为20.43亿美元。
其次表现在生产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一汽、东风、上汽一批骨干企业加快了与国内外汽车的重组力度,汽车的市场份额逐步向大企业集中,骨干企业主导市场。1-8月,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和北汽,5家汽车集团销量都超过了30万辆,总销量达217.75万辆,占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其中三大集团销售150.31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45.83%,说明生产的集中度在逐步的提高。
另外,产业结构方面正逐步趋向合理。特别是轿车、客车、货车三大类产品的比例,1990年的时候,轿车只占8%,客车占25%,货车占67%。今年1-8月,三类产品的比例变成了47.6%、24%、28.4%,轿车比重大幅提高;在货车里,重型货车的比重在增加,载货车产品向大吨位、大马力、高效率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
压力不仅仅来自竞争
然而,目前汽车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前所未见。刘治说,目前经销商的库存没有太完整的统计,有的说是50万辆,还有说60万辆的。1-8月轿车生产仅160万辆,如果库存为60万辆,再加上企业的库存,可能差不多将近占产能的一半了,形势非常严峻。他认为,调整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投资、研发、外部因素等方面的挑战更应关注,最直接的是汽车投资仍存在盲目升温的现象。
刘治透露,据发改委调查,许多省市特别是一些城市,纷纷计划打造汽车城,发展汽车产业群。据调查,2003年到2007年5年时间内,各地规划或者设想要投资的汽车行业金额达2000多亿元,将新增产能600多万辆,到2007年。全国汽车总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100-1200万辆。而据有关方面专家预测, 2007年,汽车市场预期产销也就700万辆左右,届时,生产能力将严重过剩。
其次,汽车企业开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较低,将成为国内汽车业长期性制约因素。刘治说,目前国内汽车新品包括新品牌、新品种增加很快,但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却很少,轿车尤为突出。除了少数几个品牌为自主品牌,其他绝大部分都是拿来主义;而主要零部件也多依赖于进口。这表明国内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大大落后,基本上还不具备轿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能力。
三是外部因素的制约效应正在放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将对燃油的供给、城市的交通、环境的保护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据统计,自1999年起,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1%,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22%。到2005年底,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2500万辆。
刘治指出,能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2003年,全国汽车耗油3050万吨,占汽油消费总量的52%,而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水平又高于欧美国家10%-15%,高于日本20%;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却在不断上涨。此外,大气污染和交通的堵塞已经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今年起增速将回落至20%左右
刘治预测,由于北京、上海、广州等汽车消费量较大的城市交通堵塞以及车辆泊位短缺的矛盾突出,预期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近期市场变化将呈现出一些转型特征。他预测,汽车产业将由超高速发展转为快速发展。过去几年,汽车产销增长都在35%左右,轿车增长高达80%,从今年开始,将回落至 20%左右。部分地区市场可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尤其是轿车。由此导致汽车产业整体盈利水平将逐步降低,终结暴利,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但价格战短期内难以平复。
随着新车型不断推出,老车型降价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车型的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的加快,新品种、新车型投入市场会更多。由于不同的企业战略、核心定位和竞争力、规模成本、营销策略、服务措施的不同,品牌和性能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部分车型可能畅销,但大部分是平销,有一部分可能滞销。各个区位的主流车型将逐步的形成,市场进一步的细化,所有车型齐头并进的情况将难以再现。
政策导向正在进一步强化
据测算,汽车工业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比例这1:3左右,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的比例是1:10。刘治透露,汽车产业作为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一政策导向不会改变。
近期产业政策的主要导向包括:
进一步鼓励企业发展小质量、低价位、经济适用型的汽车消费品以及代用燃料;
加快发展柴油客车,提高轻型柴油货车、客车的比例;开发和生产柴油轿车和微型车,提高燃气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推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支持企业生产大功率客车和载货车;支持发展高速公路行驶条件高档重用载货车、牵引车和商用车;
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其他企业,扩大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鼓励并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或者利用外国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乘用车产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辅助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新增同步发展能力,按照专业分工、层次清楚的零部件产业结构,向系统性、模块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加强和完善准入管理制度,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限制利用散件进行简单组装,特别是引进散件进行组装;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
淘宝热门商品:
来源:
汽车信息评论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