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竞争加剧4S店投资风险居高不下


  4月份,全国轿车生产企业库存达到8.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39%,比年初增长12.3%。加上不断有新产品上市,新生产线开工,我们已看到了汽车市场残酷的血拼时代。

  去年底的统计表明,全国仅有5家年产销量在30万辆以上,达到现代汽车规模效应的企业。除此之外,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总共120多家汽车厂中,年产10万辆的还没超过10家,绝大多数都在5万辆上下。数据显示,国内汽车制造业仍处于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初级阶段,因此出现兼并、重组和收购,产生几家核心企业,是必经之路。而这个收缩和变革的过程,正是导致未来车市洗牌的深刻原因。

  当车市进入买方市场后,厂商的竞争加剧,与此同时,代理商之间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目前,成都大部分代理商的销售不及去年同期,事已至此,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了。

  结局之1 同室操戈兄弟间决胜负

  4S店的本质是厂家的销售终端,主体是厂家,然而各4S店的投资主体却是各地的经销商。四川大进汽车副总经理郑晓飞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厂家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自然是希望多子多福,其品牌4S店遍地开花,而已有的4S店总希望自己是个独生子。于是,有些品牌在川内一个城市里就有5家以上的4S店,各店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同一品牌的4S店里卖着相同的车、提供着厂家要求的标准服务流程,于是有人说,品牌不灭,4S不倒。但十个指头也有长短,这些4S店在各自的经营中相互竞争,最终会分出胜负。这种竞争目前在成都可以说是正在走向白热化,有的代理商之间几乎不去关注竞争性品牌的动静,而专心盯住相同品牌的兄弟。除了卖车外,争夺维修量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据记者了解,在成都同一品牌的数家4S店中,有的店月维修量可达到数千辆次,而有的店才数百辆。很明显,强势的4S店将越走越有优势,分到更多的利益,成为一个品牌在当地的领头羊,而弱势的代理商很可能成为配角。厂家最终将对长期弱势的代理商失去耐心,那时,一些4S被淘汰出局便成了必然。

  结局之2 另立门户走集团化之路

  随着车市竞争的加剧,各个汽车品牌在市场的表现也参差不齐,有的品牌甚至走向消失的边缘,造出车就能卖出去的时代永远不会重现。作为与品牌相依为命的4S店现在纷纷开始思考出路,“我现在吊着的大树是否有危险?”“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否安全?”

  一位车商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代理的品牌表现很好,但谁也没有把握它能一直好下去,于是目前已把寻找新的品牌作为战略重点。他坦率地说,这不是不忠诚于现有品牌,而是给自己的企业提升抗风险的能力。

  四川已有车商在多品牌和集团化经营方面闯出了一条路子。三和旗下就拥有日产、丰田、广本、奥迪等数个各自独立的4S店,港宏也有广本、上海通用、风神等多个品牌的专营店,申蓉拿下了上海大众、奇瑞、英国罗孚和上海通用等品牌的代理权,还有更多的车商正在打算加入集团化的步伐!

  多品牌集团化经营后,最大的好处是经验的积累。众合汽车总经理王宇认为,当代理商为一个品牌建起4S店以后,便会得到厂家源源不断的技术和管理支持,厂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标准化服务流程会带着经销商一起成长,经营着多个4S店的集团公司由此获益匪浅,最初可能是被动接受,时间一长便会变成主动行为。取多家之长于一身的公司当然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强势,同时有着多个品牌的集团,如果其中某个品牌出现疲软或阶段性调整时,对整个公司的影响是有限的。

  业内人士在赞赏经销商向多品牌和集团化挺进的同时也冷静地指出,集团化以后也会对资金周转、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毕竟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协调各方关系,降低风险,这将是一道难题。

  结局之3 强强携手组建联合舰队

  除此以外,还有第三条道路值得关注,那就是品牌代理商之间的强强联手,尽管这种方式似乎还不算是市场主流。

  目前在成都的典型个案,莫过于成都西星和成都万友合资组建万星公司。西星靠代理长安奥拓起家,并占据了成都低端家用轿车市场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开始涉足三菱进口车业务。而万友最初则以经销神龙富康起步,逐步坐上了成都市场东风雪铁龙代理商的龙头位置。在他们联手拿下长安福特代理权后,顺理成章地就跳入了高档轿车市场,类似的还有捷顺和西物的联手。

  从整体趋势看,不同品牌代理商在固守原有阵地的同时,腾出手来联合扩张,既扩大了规模,又分散了投资风险,还能共享两家企业的资源。因此,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走上强强联合的第三条道路。

  同时,同一品牌的代理商也将出现联手行动的局面,这种现象可望出现在同品牌的4S店相互竞争分出胜负之后。弱势的代理商无奈之下,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到强势代理商门下。而厂商到那时为了稳定区域市场,也有可能使用手中的权力,诱导弱势经销商与强势经销商之间的合并。

  结局之4 短平快小车商“打游击”

  在关注强势经销商发展动态的同时,还不能忽略成都车市中另一群重要力量―――为数不少的小型代理商。所谓小,从直观上看,是指其经营规模、场地面积和资产实力较小。但如果把大型企业比作航母,那么这些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仍将存在。据工商部门统计,前年在成都注册的汽车类销售企业有近1000家,去年只剩下了500余家能正常营业。从残酷商战中走过来的小型企业,“钱途”如何?

  首先,在于其对一些新产品运作的精确程度。由于近年来整车制造行业的新军不断涌现,而这些初入行的制造商在起步之时,由于自身实力问题只能选择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此,能把新产品灵活顺畅运作起来的小企业,依然有其生存的空间。毕竟,这部分市场因为其利润较少,往往是大企业不屑一顾的空白地带。目前较典型的一个群体,就是成都车市中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SUV代理商。

  其次,还有一部分结构松散、投资灵活度高的小型企业。它们往往充当“二道贩子”的角色,每次投入百万元上下,看准车型小批量引进。不求多赚,但求“短、平、快”地获得利益。尽管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看,“游击队”小企业的绝对数量只会慢慢减少,但在国内,由于汽车产业在生产布局源头上的一些弱点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消除,因此能熬过今年的小企业,它们将以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强手林立的车市上分得一杯羹。

  建4S店悠着点

  毋庸置疑,汽车品牌资源是有限的,得到某一品牌的代理权的同时也会得到相应的支持。但现在建4S就真会赚钱吗?记者通过对成都多家4S店经营者采访后发现,一家4S店建成后1年便收回投资的神话已一去不复返。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投资4S店亏损的可能性很大,成都现有的一些4S店已经出现亏损经营。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建中高档轿车的4S店,固定投资在2000万元左右,建一家经济型轿车的4S店投资最少也得1000万元以上。而现在代理商销售一辆车的平均利润约6%,有些中高档品牌的利润还不到这个比例。前两年,一家4S店一年赚500万元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随着汽车品牌和代理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去年赚500万元的代理商今年可能只有200多万元的利润。这样,在建4S店时计划5年收回成本,结果现在变成了10年,这还是在经营状况持续良好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稍有闪失,就只有自食苦果。

  由于各大汽车制造商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对建4S店的标准越来越高,这对本地经销商是越来越不利的。从欧美和日本的情况来看,中国现在的4S店无论在规模还是投资上,都是最大的,并且越来越有个性。这样大的投资,一旦厂商出问题或出现经营危机,要想转向或转投别的品牌门下,那也是相当难的。业内人士估计, 再过一两年,大家对投资4S店的态度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淘宝热门商品:

 

118.00 元 

【冲皇冠】八心八箭瑞士钻石六爪经典钻戒指

 

110.00元  

动感娱乐中心(修身堂 减肥咖啡 瘦身咖啡 神奇咖啡)


来源:汽车信息评论

0 评论:

发表评论

汽车信息评论 - Designed by Posicionamiento Web | Bloggerized by GosuBlogger